绿色金融赋能绿色发展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双碳”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的步伐,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2020年9月“双碳”目标提出以来,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成为我国绿色转型之路上的重要引擎。
我市高度重视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把气候投融资试点作为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纳入全市重大改革事项。连续2年把气候投融资试点,作为年度重点任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市“双碳”政策体系中,气候投融资试点与科技创新、碳市场等并列为重要支撑手段,让绿色金融为绿色发展赋能。
依托“主阵地”大展拳脚
去年8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全国23个地方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我市两江新区榜上有名。
9月,两江新区气候投融资国家级试点启动,华能两江燃机与中国银行重庆两江分行签订了3亿元的项目前期贷款合同,利率远低于同期信贷市场平均水平。
今年4月,华能两江燃机收到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拨付的首笔1.2亿元项目建设资金。利用这笔资金,华能两江燃机先行建设2套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总装机容量2×700MW,项目总投资28.24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约223万吨。这一项目,也成为重庆首笔气候投融资贷款的兑现项目。
两江新区是我市气候投融资试点的“主阵地”。我市生态环境部门全力指导两江新区试点工作,构建由1项实施方案,项目支持清单、评估工作指南、碳绩效评价指南3项配套政策组成的“1+3”试点政策体系。同时,我市还组建起全国首个区域性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着眼银企对接、银政对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已储备减污降碳、节能环保类项目400余个。
帮区县盘活绿色资源
除了在“主阵地”大展拳脚,我市还将气候投融资的触角,积极向区县延伸。
生态环境优渥的武隆,去年打算在仙女山实施乡村振兴环境美化、生态维护项目,计划造林1000亩。然而,负责推动该项目的武隆某农业企业缺乏抵质押物,无法通过传统信贷模式获取贷款。
关键时刻,重庆三峡银行在主管监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以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为质押,向负责推动该项目的武隆某农业企业授信5年期、5000万元专项贷款,及时弥补了资金缺口,促成项目最终落地。
该业务是重庆三峡银行参考重庆市碳汇交易市场价格,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林业碳汇未来预期收益权进行测算,以预期收益权为质押向企业提供融资的金融服务。该业务既解决了武隆绿色项目资金难题,也盘活了当地生态资产,成为全市落地的首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
目前,我市生态环境部门携同金融机构,已帮助武隆、巫山等地通过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融资超过1亿元。
多措并举为实体“供血”
市级层面,我市同19家商业银行签署近1000亿元气候投融资支持战略合作协议。策划银企对接,落地一批典型示范项目,28个项目完成融资,融资总金额超70亿元。
建成投用全市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入驻企业近1.5万家,入库项目超400个,意向融资需求超3600亿元,上线17家金融机构,收录金融产品(工具)30个,基金3只。
对标国家模式,拓展气候投融资惠企政策覆盖面,推动市级气候投融资试点。对10个地方上报的试点方案组织开展专家评审,提出优化建议。
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多元金融产品。出台碳排放配额、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融资指南,9家次企业办理碳排放配额质押,质押配额超30万吨、贷款合同金额近5亿元。
抓好试点宣传,成功举办首届西部碳博会,单设绿色金融和气候投融资发展论坛,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来渝交流。大会期间,宁德时代与重庆公交公司、华宝证券与重庆联交所集团等10余组代表性项目签约,签约金额约20亿元,后期预计产值超60亿元,招商银行与中涪南热电等7组银企签约,金融机构将向企业提供绿色低碳方面资金支持近80亿元。
绿色引领为发展赋能
我市扎实开展绿色企业(项目)申报,依托“渝融通”“信易贷·渝惠融”等大数据系统,开展绿色项目(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形成两批次绿色项目(企业)名单超330家,全部推送至金融机构。截至2022年末,绿色项目(企业)累计获得金融支持近150亿元。
用好绿色货币政策工具,截至2022年末,通过“长江绿融通”发布4批次碳减排重点项目超270个,累计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投放贷款46亿元,预计带动碳减排超110万吨/年;通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为煤电企业技改升级提供低成本资金超16亿元;人行重庆市分行累计办理“绿易贷”再贷款、“绿票通”再贴现约7亿元,预计带动碳减排近8万吨/年。
积极推动绿色债券落地,围绕循环经济发展、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做好项目储备。截至2022年,全市共发行绿色债券超550亿元,总计达到54只。
同时,不断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推出新能源汽车保险、气象指数保险、蔬菜种植保险等绿色保险产品逾50款。截至2022年末,全市绿色保险提供风险保障超7300亿元,同比增长230%,支付赔款近7亿元,同比增长490%。其中,新能源汽车保险、森林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分别提供风险保障超5800亿元、360亿元和4亿元。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常态化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努力营造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良好氛围,助力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夯实绿色发展之基
我市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2+6+N”政策体系,强化“双碳”工作顶层设计,助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突出碳强度下降的引导作用,“十三五”期间全市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9.4%,碳强度累计下降21.9%,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完善市场机制体制,改革升级重庆碳市场,推动出台《重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截至9月底,全市碳市场累计交易碳排放指标4587万吨、10.1亿元。
建好用活“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截至9月底,重庆“碳惠通”核证减排量(CQCER)累计交易359万吨、9193万元。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出台《重庆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制定火电、建材等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技术方案编制指南,全国率先将碳排放纳入环评和排污许可管理。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