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承办:重庆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近日新闻
32个“机器人+”应用场景公布,涵盖制造业、农业、公共服务等领域 重庆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发表时间:2025-03-27浏览次数:

具身智能机器人可广泛应用在工厂、家居等多类场景中。(市经济信息委供图)

当穿着大红棉袄的机器人扭着秧歌登上央视春晚,当“重庆造”机器狗“哮天”在全国两会上“大出风头”,当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融入工业生产和大众生活……一场“机器人产业旋风”正在兴起。

日前,市经济信息委公布2025年度我市32个“机器人+”应用场景,涵盖制造业、农业、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所涉机器人类型包括分拣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展现出“重庆造”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创新能力。

这批“机器人+”应用场景都有哪些“过人之处”?当前重庆机器人产业面临哪些发展机遇?记者进行了调查。

梯度培育一批机器人“种子企业”

走进位于渝北区的七腾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腾机器人)生产基地,多款机器人正在“排队”进行安全巡检测试。

在此次公布的32个“机器人+”应用场景中,七腾机器人有两款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场景入选,目前分别应用在山东菏泽和我市长寿的两家化工企业,承担着化工巡检任务。

当前机器人有多火?“今年以来,相比往年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关注,产品咨询量及销量都在持续增长中,预计全年销量会比去年翻一番,目前生产基地一直处于满产状态。”七腾机器人创新研发部工程师郑德鹏称。

机器人市场需求火爆、机器人产品销量激增,也倒逼企业不断提升创新研发能力。郑德鹏表示,目前七腾机器人在保障“王牌产品”防爆四足机器人持续研发的同时,还推出小型轮式、四轮八驱等机器人产品,以此赋能更多场景应用。

在全市层面上,当前我市正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梯度培育一批机器人“种子企业”,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今年初我市面向具身智能机器人方向,提出12个‘揭榜挂帅’项目,开展企业‘选种、育苗、培优’。”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称,这12个项目包括面向汽车智能制造应用场景的机器人开发、面向笔电装配柔性生产环节的机器人开发等,通过聚焦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链,拓展机器人产业生态链。

此外,一批渝企智能工厂生产线柔性化程度持续提高,也为机器人技术迭代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预计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产业将形成“同频共振”。

发展机器人产业重庆有良好基础

机器人产业,一直在重庆制造业发展蓝图当中。

AI及机器人产业,是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当中的18个“新星”产业集群之一。目前重庆已集聚华数、七腾、川崎等重点机器人企业,汇集了中国科学院绿色研究院、机器人国检中心等研发平台和机构,形成涵盖研发、整机制造、检测、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人才培训和应用服务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2024年,全市机器人产量突破6万套,实现产值超370亿元。

近年来,重庆在机器人产业政策层面接连出台一揽子惠企举措,从顶层制度上为机器人产业发展赋能。在产品层面,华数机器人、七腾机器人等本地企业的数款产品获得国家级、市级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认证,机器人产品谱系不断完善。

“当前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在全国及全球方兴未艾,而重庆具备良好基础。”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人工智能和关键软件方面,我市有中科云丛、沪渝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模型产品及算法,有重庆大学领衔建设的嘉陵江实验室进行具身智能实验布局。

机器人本体制造方面,我市有一批本地高成长性机器人企业;机器人本体配套方面,有重庆大学来福研究院和重庆来福工厂,具备机器人制造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

传感器方面,我市有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电子皮肤、中科摇橹船视觉传感器等创新产品。智算算力方面,我市有重庆智算公司联合华为建设的智算中心,还有博拉智算公司提供的算力支持。

可以预计,随着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持续向好,我市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厚植“科技+产业”创新优势

业内认为,发展机器人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是“重中之重”。

本月中旬,我市组织召开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协同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近60家机器人产业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齐聚,碰撞出不少“思维火花”。

川崎(重庆)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旭东建言,重庆发展机器人产业应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并举,以具身大模型为主攻方向,以工业场景应用为突破口,通过“技术攻关、开源发展、开放场景”,推动产业快速生成和迭代发展。

七腾、华数等机器人企业负责人亦表示,重庆作为制造重镇,发展机器人有较大优势,特别是工业制造领域因其环境相对固定且任务明确,将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较先取得突破的关键应用领域。比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自动驾驶、传感器、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有不少共通之处,特别是在供应链方面有大量重叠,两类产业优势叠加,将加速重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商业化步伐。

“布局机器人赛道,形成完善的产业集群是必要条件。”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门槛高、研发技术复杂等特点,接下来我市将精准招引一批AI及机器人产业“链长”“链主”企业。

机器人产业还涉及算法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因此,我市还将“借力”数字重庆发展机遇,持续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吸引更多软件企业来渝落户,从硬件、软件两方面为发展机器人产业“蓄势储能”。


来源:重庆日报


主办: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承办:重庆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电话:+86-023-67862888
传真:+86-023-89018885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65号外经贸大厦9楼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 二维码

Copyright © 2012-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版权所有渝ICP备12005872号-9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535号严禁复制或建立镜像站遥阳科技提供网站建设网络推广技术支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