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承办:重庆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近日新闻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重庆汽车产业十年奋进路
发表时间:2025-10-27浏览次数:

重庆长安汽车两江工厂,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沙坪坝区青凤科创城,工人在拓普底盘车间进行生产。(资料图片)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位于两江新区龙盛新城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焊装车间的机器手臂正在繁忙作业。(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十年来,全国各地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因地制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西部工业重镇,汽车是重庆的重要支柱产业。重庆是如何将新发展理念根植、践行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请看本报记者的深度采访。

“重庆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在亚洲最大的汽车工业技术展览会上被“大卸八块”,这你敢信?

但,这是真的。

在2025年9月17日至19日举办的日本国际汽车工业技术展览会上,“重庆造”阿维塔12被主办方进行拆解展示,以便行业直观了解,分享研讨其先进科技。

此消息传到国内,网友们纷纷惊呼:过去,我们的车企拆日本车,搞逆向工程;现在,日本竟在这样一个世界级展会上拆解我们的车,分享新技术。这种感觉,太爽了!

阿维塔用“创新”,让国人自豪了一把;重庆用“创新”,造出了许多像阿维塔一样的好车。

创新生态结出硕果

随处可见“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

重庆车为何值得拆开研究?因为,它全身都是“黑科技”。

就拿车载智能语音系统来说,重庆造的车,聪明到能听懂你的“潜台词”。比如你坐在车里,随口说出“这里风景好美。”

车载语音会立刻回应:“是否要打开车窗、调整座椅靠背?”

开发出这套系统的长安科技座舱AI总师罗咏刚说,“我们嵌入了AI大模型来扩充系统的理解能力,从‘开窗、开空调、同时放首周杰伦的歌’,这类多意图指令练起。”罗咏刚介绍,他带着团队花了近两个月时间,终于把“听不懂人话”的系统“教”会,不仅能秒懂“潜台词”,还能立即作出响应。

创新的不只有龙头车企。随着重庆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步伐加快,在产业大环境中,随处可见“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小生态。

陈达飞是高新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项目经理,今年国庆假期刚结束,他就召集团队研究如何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二期项目。“以后开车,路会提前告诉车哪里有危险,云会帮车规划最优路线。”陈达飞说。

重庆的科研院校内,也充满创新氛围。在2024年中国机器人大赛上,重庆移通学院的智能车稳稳完成复杂路况测试,拿下了国家级一等奖。这支由学生组成的团队,用自主研发的机器视觉系统,为智能驾驶装上了“敏锐的眼睛”。

为何重庆汽车产业创新生态郁郁葱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俊伟认为,这与重庆制定的产业规划与行动计划密不可分。

重庆明确提出“两步走”:到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雏形;到2030年,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与之配套的《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全方位支持整车和关键部件企业面向纯电动、插电式、增程式、氢燃料、换电式等多种技术路线全面布局;同时,政府侧、产业侧、社会侧、企业侧四个主体协同发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共同造就了良好的汽车生态。

2024年,重庆汽车产量254.01万辆,同比增长9.4%。其中,新能源汽车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大幅领先全国增长率近60个百分点。同年,重庆汽车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重庆造”主流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达到23.6万元,较上年提升了7.3万元。

协调发展“全面开花”

一台汽车既是“重庆造”也是“川渝造”

2025年7月29日,重庆汽车产业迎来重要里程碑——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

这是唯一一家总部位于西部的汽车央企,宣告大国造车在重庆开启新征程。其背后,国家深入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深意不言而喻。

近年来,重庆和四川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努力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而携手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正是关键一招。

在重庆,《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出台,要将“渝西八区”建设成为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顶梁柱”,力争到2027年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产值达到4000亿元。

在四川,成都实施“东进”战略,把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规划为“汽车城”,宜宾全力打造“中国动力电池之都”,遂宁加速建设锂电材料基地。

川渝两地车企纷纷响应,强化产业协作。

“长安汽车不仅是‘重庆造’,也是‘川渝造’。”中国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说。长安汽车近30%的供应商来自四川。如长安深蓝SL03,电池来自宜宾,悬架后轴来自雅安,连接系统来自绵阳,减震器来自成都……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十四五”期间,川渝已集聚600余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三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已实现全覆盖,一个产业协同、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圈已然成型。

2024年,川渝两地汽车总产量达343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108.7万辆,成为我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全国每9辆汽车就有1辆“川渝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在广袤的西部地区逐渐成型。

可以预见,下一个五年,西部地区汽车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将再上台阶,助力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汽车产业从“能耗大户”变为“绿色标杆”

重庆青凤科创城产业园区,一大片厂房屋顶泛着幽蓝色的光。

拓普汽车底盘系统(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普),是入驻该园区的企业之一。这家生产汽车配件的企业,依靠房顶上5.5万平方米、约5.9兆瓦的光伏发电设备,每年可发500万度电。

“厂区每用一度电,就有一半来自阳光。”拓普底盘车间总经理赵万岗说。

绿色,不仅体现在能源上。

走进厂房,自动化机械手臂正在流水线上抓取全铝底盘零部件。“我们的核心产品是铝后副车架,通过减重30%,可降低能耗8%至10%,减少动力电池充电频率、延长寿命。”赵万岗说。

从屋顶的光伏板供应清洁能源,到车间里生产的轻量化零部件,拓普完成了从绿色能源到绿色产品的闭环。

同样在这个园区,和拓普相邻的赛力斯智慧工厂,利用焊装车间、冲压车间、总装车间等建筑屋面排布光伏组件,建成1.88万平方米的光储充一体化发电项目,年发电量1584万度,每年可节约标煤507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284吨。

在设计端,这家企业研发的新型双层流高效空调系统,冬季采暖工况下单车可比普通空调系统节能30%—40%。

在产品端,依托一体化压铸技术,某款车212个零部件消失了,1440个连接点不见了,整车轻量化系数降至行业领先的2.02。

在制造端,该工厂单车能耗逐年降低4%,三废处理率和污染防治达标率均达100%。

从单个企业到产业园区,从一座园区到全市布局,青凤科创城的绿色故事,在重庆多地上演,重庆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正在加速。

这是一场由国家主导的绿色变革,有着清晰的底层逻辑——

据中汽数据测算,一台电动汽车可比燃油车减少43.57%的碳排放。如果到2030年电动汽车占有率达到20%,可减少碳排放约4.86亿吨。

正因如此,国家将新能源汽车纳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重点。重庆紧跟国家战略,通过产业引导、技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组合拳,推动传统燃油车企业向新能源赛道转型。

绿色转型,重庆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2024年,重庆汽车产量254万辆,创近七年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5万辆,是三年前的6倍多。

从“能耗大户”到“绿色标杆”,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绿色跃迁证明:绿色不是束缚,而是动力引擎。

开放合作赢得共生

编织起一张全球协作的“造车网”

去年8月至年底,庆铃氢能重卡在海拔2300米的天山完成了一次次极致考验:在-40℃至40℃的温差中,成功攀爬241公里的长坡。

源自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世)的300千瓦氢燃动力模块,是庆铃氢能重卡征服天山的“关键武器”,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代表性成果。

2021年3月,博世重庆工厂投产,至今已累计生产超1800台氢能源发动机,成功赋能多款新能源车型。2024年4月,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首站选定重庆,第一个参观的点位就是博世工厂,他还为一台氢能源发动机装上最后一颗螺丝。

“闭门造车”注定落后,“开放合作”赢得共生。

在全球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紧密相连的当下,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能独善其身,重庆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编织起一张全球协作的“造车网”。

比如长安汽车在全球31个国家汇聚1.8万余名工程师,构建起“六国十地”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这种开放式创新,不仅整合全球顶尖资源,更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造车技术从“跟跑”转为“领跑”。

在泰国暹罗湾畔,长安汽车泰国罗勇工厂已投入生产。这座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汽车工厂,通过本地化运营,带动当地就业与技术升级,生动诠释了中国智造从“产品出海”到“产业出海”的战略升级。

开放是时代主旋律,也是发展必由之路。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实践,正向世界宣告:唯有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才能顺应历史大势,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发展成果全球共享

中国造车“奇迹”成为世界“福祉”

“这辆来自中国重庆的深蓝汽车很漂亮,喜欢它的一切。”前不久,一位澳大利亚女性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刚买的新车,引来一片点赞。

这是“渝车出海”的生动写照,其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刻践行的“共享发展”理念。物美价廉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让国人实现了汽车梦,更以其卓越性价比和先进技术造福世界人民。

重庆果园港,正是这一共享理念的“出海口”。每天,崭新的新能源汽车装满江船,浩浩荡荡顺江而下驶向上海,随后换乘远洋巨轮,奔赴全球各地。

“5年前,我经手的货物几乎全是普通货品。”一位拥有10多年经验的外贸报关员感叹,可如今,每10单里起码有两单是新能源汽车。

变化,不仅体现在报关员的账本上。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电动车出口6万台,同比增长高达96.5%,远销11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值相较于“十四五”首年增长超过11倍。

将视野放大,我们能看到一幅更加壮阔的图景。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128.4万辆,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来自塞内加尔的苏拉,就是受益者之一。苏拉从事中非贸易20多年,2024年,他一口气购买了100多辆中国新能源汽车,准备在塞内加尔开展网约车或出租车服务。“希望学习并带回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让自己国家的人民也能享受到这些成果。”苏拉的期盼,正在非洲大陆不断复制。

那些从重庆、从中国驶向全球各地的新能源车,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发展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中国的成功不是“零和博弈”,而是“美美与共”。

十年来,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深刻诠释了新发展理念的内在统一性: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五大理念如同五根手指,紧握成拳,打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来源:重庆日报 


主办: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承办:重庆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电话:+86-023-67862888
传真:+86-023-89018885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65号外经贸大厦9楼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 二维码

Copyright © 2012-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版权所有渝ICP备12005872号-9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535号严禁复制或建立镜像站遥阳科技提供网站建设网络推广技术支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