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紧抓实重大项目开工、投产,是重庆以攻坚冲刺的劲头收官“十四五”、开局“十五五”的实际行动。
11月26日,全市2025年第三批重大项目开工暨投产活动在大渡口区举行,开工、投产重大项目共177个,总投资约1851亿元,其中,开工项目106个、总投资约1121亿元,投产项目71个、总投资约730亿元,涉及现代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重庆正以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抓手,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加快促进“项目增量”转化为“效益增量”,为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发挥支撑作用。
现代产业重大项目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天,重庆开工、投产的现代产业重大项目总投资611亿元、占比达33.0%。
以市级重大项目为支点,重庆正加速激发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例如,此次开工的长寿副产氢气综合利用项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作为老牌工业基地,长寿工业园区难免产生不少工业废气。副产氢气综合利用项目可以将原本低附加值的工业废气转化为高纯度双氧水等精细化学品,使氢气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一期年处理量可达1万吨级,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约4万吨。
“一期预计2026年7月投产。”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计划,二期将建设5万吨高纯度电子级双氧水等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值约7亿元;三期预计投资26亿元,建设10万吨氯丙烯等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值约38亿元。
该项目建成后将优化长寿氢气资源配置,一方面,可向上衔接长寿区天然气制氢、氯碱基础原料产能,向下延伸至电子级环氧树脂、特种清洗剂等高端产品,推动传统氯碱产业向电子化学品、新能源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跃迁;另一方面,可强化横向协同,与长寿经开区现有的聚氨酯等新材料产业形成原料互供、能源共享、技术协同的新生态,预计可带动周边配套企业新增投资超10亿元。
活动当天,江津协腾科技新建厂房项目宣布动工,项目总占地153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一期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5亿元以上;璧山农林机械生产和研发基地项目也正式开工,总投资约10亿元,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3亿元,其中出口1亿美元。
基础设施重大项目
总投资金额占比近六成
重庆正加速完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系统、智能、绿色、综合、韧性的基础设施体系,重大项目成为重要抓手。
活动当天,全市开工、投产的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总投资1096亿元、占比达59.2%。
新开工的G5021石渝高速涪陵北环段项目(以下简称涪陵北环段)备受瞩目。此前,该项目是G5021石渝高速唯一没有开工的路段,一度成为交通路网的瓶颈。为加密国家高速公路路网,提升通行水平,涪陵北环段被纳入交通运输部及重庆市“十四五”交通规划,成为重庆高速九射线及重要城市环线的组成部分。
该项目全长30.1公里,桥隧比约44.38%,共设置桥梁13座、隧道4个、互通式立交5座、服务区1处,估算总投资75.25亿元,建设工期4年。
该路段建成后,一方面将串联G9909、G4223、G69三条国家高速,打通路网梗阻;另一方面将与沿江高速、南涪高速等形成涪陵环线高速,助力涪陵构建完整环线高速网,对增强涪陵龙头港辐射作用、强化涪陵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活动当天,在重庆中心城区,14个重大路桥隧项目也正式开工,涵盖立交改造、道路拓宽、跨江大桥等多个类型。
例如,黄桷湾立交作为连接三横线、内环快速路、渝航大道的五路交叉立交,正式启动改造建设,建成后将串联起江北机场、南岸区、朝天门大桥、大佛寺大桥等关键区域,显著提高立交节点通行能力。
又如,南山立交改造工程针对内环快速路、南山隧道和龙黄路相交节点的拥堵问题,将新建A、B、D、F、H匝道总长1.2公里,改建拓宽C、E、G匝道总长0.36公里,建成后将扩容南山立交匝道,消除立交区交织,提升上新街和南山区域上下内环交通效率。
社会民生等重大项目
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瞄准群众急难愁盼,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也是重大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活动当天,重庆开工、投产的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总投资144亿元、占比7.8%。
其中,黔江区荣军优抚医院项目就具有代表性。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约1.1亿元,建设用地面积超1.5万平方米,设置床位350张,建设工期为2025年至2027年。
“该项目是‘十四五’时期优抚医院建设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有效填补渝东南片区专业化优抚医疗资源空白,形成集医疗、康复、供养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能力。”黔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如此,该项目还可融入区域医疗卫生与国防动员体系,平时可作为区域医疗资源的有效补充,广泛服务社会群体;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时,可发挥应急医疗救助功能;在紧急状态下,则能快速转换为支援前方的医疗力量,提供坚实的医疗后盾。
除了一批民生重大项目加速开工外,万州区三峡医学中心、大渡口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两江分院等项目已顺利投产。
其中,万州区三峡医学中心一期建筑面积超32万平方米,设置床位2000张,其门诊已在前不久启动试运行,将辐射渝、鄂、川、陕地区,为约2300万人口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同时,该院与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伦茨·克劳斯教授团队共建的诺贝尔奖工作站也正式启用,并打造了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配备直升机停机坪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区域医疗服务功能,为渝东北地区医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重庆日报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535号严禁复制或建立镜像站遥阳科技提供网站建设及网络推广技术支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