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位于重庆中心城区南部,是重庆生态之城、人文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身是千年历史名邑巴县,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幅员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14个镇,建成区面积105.38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94.69万人,户籍人口97.61万人,常住人口119.55万人。
历史文化悠久。作为巴国的发源地和传承地,三千年巴文化源远流长。先后涌现出“宁抛头颅不丢寸土”的英雄将军巴蔓子、“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近代民主革命家政治家杨沧白、新中国首任女大使丁雪松等杰出人物。抗战文化、古镇文化、茶文化等异彩纷呈,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泉抗战旧址群、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丰盛古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接龙吹打”“木洞山歌”。
自然资源丰富。沿江、傍泉、依山、靠林、临湖、环岛。拥有60公里长江岸线,48条河流,96座水库。拥有120万亩森林,占主城中心城区240万亩的50%。拥有东温泉、南温泉等优质温泉资源,占全市近50%,常年恒温40℃的喀斯特温泉热洞世界罕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区”、西部第一个“中国温泉之乡”、“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
区位优势突出。东与涪陵、南川接壤,南与綦江相连,西与江津、九龙坡、大渡口毗邻,北与南岸、江北、渝北、长寿交界。渝湘高速、沿江高速等8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铁路东环线贯通南北,佛耳岩码头连通长江黄金水道,构建起公、铁、水多式联运的综合物流枢纽。公路物流基地纳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成为全市“1+3”国际物流分拨中心运营基地,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产业基础雄厚。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着力稳固工业经济“基本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培育形成生物医药、商贸物流、高端装备、数智经济、生态创新五大产业集群。工业支撑稳固,围绕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产业补链成群,工业经济韧性和潜力巨大,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为西南唯一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区县。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铃耀、宗申、惠科成为市级链主企业。消费品工业产值近200亿元,获评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创新驱动有力。工业设计创新活力指数居全市第一位,被授予全市首个设计创新产业园。169家企业获评全市创新型中小企业,7家企业入围全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指数100强。市级科技型企业450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1家。国际生物城全力建设生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地,大江科创城推动成立智能装备联合创新中心,落地建设智慧农机研究院。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举办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温江—巴南“赋能杯”科技创新大赛。
城乡发展均衡。白居寺长江大桥、南环立交改造、渝南大道D段南段一期建成通车,新燕尾山隧道一期全线贯通。在全市率先开展集市政、环卫、绿化于一体的“城市大管家”服务。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放开放宽城镇落户限制。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云林天乡获评4A级景区,巴滨路绿色亲水岸线、二圣茶山、南湖多彩植物园等成为“打卡”胜地,红柠檬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巴南银针入选全国特质农品名录,接龙蜜柚纳入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
绿色发展提速。在全市率先制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数智产业园获评全市唯一国家级“园区水效领跑者”。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3天。持续推进“清水绿岸”治理提升、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全市唯一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研究示范站落户,全市首座碳监测评估试点点位建成投运。严格落实河长制,在全市率先建立“社会监督员”评价机制。
来源:巴南区人民政府网